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仁济医院团队发现临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发的昼夜节律机制

  • 2022-03-15 14:50:09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在国际著名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研究论文,发现了临床血栓性事件清晨高发的昼夜节律机制,为临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新的认知和干预靶点。

血栓性事件是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病的共同危害。现有认知不能完全阐释血栓事件清晨高发的临床发现,血小板药物研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需求。

研究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人体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具有晨峰现象健康人血小板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呈现昼夜震荡的生物钟核受体Rev-erbα,驱动了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晨峰现象。生物钟核受体活化凝患者血小板中具有昼夜震荡,在血栓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者利用多种临床前血栓模型,揭示了生物钟核受体Rev-erbα是血栓事件中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共同驱动活性因子,而作为人体内血小板的母细胞,骨髓成熟巨核细胞中生物钟昼夜震荡是急性血栓事件晨峰现象的原始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质谱分析、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和免疫共沉淀验证等,研究者发现了一条新的血小板活化的信号通路。生物钟核受体Rev-erbα作为节律调控环路中的关键基因,是核受体家族的特殊成员和潜在药物干预靶点。为了推动临床转化,研究者利用小分子-蛋白质对接技术,发现一种Rev-erbα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这一新的活化通路,显著抑制人血小板活化和体外血栓形成。

仁济医院心内科底蕴深厚,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211重点学科、国家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首批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学科现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施剑峰博士、童仁洋博士和周萌硕士,通讯作者为卜军教授。该课题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标签: 昼夜节律 仁济医院

推荐阅读

当前热点-数字虚拟人洪晓薇将亮相2022世界VR产业大会

“像这样的驱动就是真人驱动,我在说什么东西,她就在跟我的形象说什么的东西,面部捕捉的,第二种驱动...

观焦点:长庆石化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连日来,长庆石化公司利用中心组学习...

世界快看点丨西农-华曦《景观设计》课程联合教学启动

11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们,在校内一处0 7公顷的闲置空地上开启了为期三周的...

环球通讯!中科院科普活动在深举行 探索合成生命奥秘

10月29至31日,首届“造物:合成生命,智造未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合成生物学主题科普活动在深圳...

当前资讯!中超官方手游来啦!《梦想足球》11月2日开启公测

港股中国数字体育第一股疯狂体育集团,倾力打造的全新中超官方手游《梦想足球》,将于11月2日iOS版正式...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