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正文

天天观速讯丨大连海事大学举办航海日科普活动

  • 2022-07-13 05:58:13 来源:中国日报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1日是第18个中国航海日,依托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育鲲”轮,大连海事大学举办了“航海向未来”2022年中国航海日科普活动。来自大连市的大中小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是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国航海日活动周的组成部分,旨在弘扬郑和精神,传承航海文化,宣传展示航海知识与科技,增强全民族航海、海洋和海权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海洋、热爱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

此次航海科普活动分为“航海文化知识科普教育”和“绿色低碳智能海洋科技项目展示”两部分。在“航海文化知识科普教育”环节,“育鲲”轮船长陈世才等船员带领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参观了学校专用教学实习船“育鲲”轮,进行了船舶知识科普、绳结文化科普、六分仪知识科普、求生知识科普、消防逃生与急救知识科普等。

在“绿色低碳智能海洋科技项目展示”环节,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付先平带来了深海机器人水下抓取采样项目展示。该项目打破水下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国外垄断,解决各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形成国内自主研发、工艺与装备系统集成、设备建设成功应用的产业链。科技部“海底工程技术与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李文华带来了“全海深地质绞车系统研制”项目展示。其最大工作水深达11000米,可在全世界范围所有海域最大海深处开展地质取样作业,项目打破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垄断局面,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100%。

同时,大连市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杨国刚带来了中国第一艘氢能源燃料电池游艇项目展示。该项目研制出中国第一艘燃料电池游艇“蠡湖”号并通过试航,标志着我国燃料电池在船舶动力上的实船应用迈出关键一步。大连海事大学2022级轮机工程硕士研究生孟昭辰进行了机器人海底船底检测项目展示。该项目由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徐敏义教授团队研发,首次突破国内水下仿生触觉感知技术,提出新型水下图像增强算法,实现了船舶水下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检测。(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

标签: 科普活动 大连海事大学

推荐阅读

当前热点-数字虚拟人洪晓薇将亮相2022世界VR产业大会

“像这样的驱动就是真人驱动,我在说什么东西,她就在跟我的形象说什么的东西,面部捕捉的,第二种驱动...

观焦点:长庆石化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连日来,长庆石化公司利用中心组学习...

世界快看点丨西农-华曦《景观设计》课程联合教学启动

11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们,在校内一处0 7公顷的闲置空地上开启了为期三周的...

环球通讯!中科院科普活动在深举行 探索合成生命奥秘

10月29至31日,首届“造物:合成生命,智造未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合成生物学主题科普活动在深圳...

当前资讯!中超官方手游来啦!《梦想足球》11月2日开启公测

港股中国数字体育第一股疯狂体育集团,倾力打造的全新中超官方手游《梦想足球》,将于11月2日iOS版正式...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