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日报8月29日电 今年7至8月,长江流域降雨明显偏少,7月平均降水量仅141.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8.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8月以来,江南、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不足10毫米。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8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10天以上的持续高温。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出现60℃以上的地表高温,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以上。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重度气象干旱,并进一步诱发农业干旱或水文干旱。我国长江流域这次干旱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未来如何有效应对?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全球变暖,升温使得水文气象要素的变率增大,部分地区干旱或洪涝的频率都可能增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永强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50多年,中国许多地区土壤湿度的减小趋势非常显著。”
除了变暖影响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也可能是极端事件频发的推手。“我们的研究发现,过去20年全球植被变绿明显增加了陆面蒸散发,造成了土壤层变干、流域水资源量减小。”张永强说,“未来气候变化叠加人类活动影响,我国农业、水文和生态干旱风险等级可能进一步增大。”
早在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院长袁星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撰文指出:“未来中国发生骤旱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到本世纪中叶,部分南方湿润省份“骤旱”风险将增加40%。其中,人类活动引起的增暖起重要贡献。”
干旱的传播具有渐进式传导特征。严重的气象干旱可以发展为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乃至生态干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李贵才研究员表示,“气象卫星具有大范围、长时间、定量化等优势,可以对高温和干旱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有助于增加我们对干旱空间传播和演进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据悉,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干旱发生于秋粮生产期,给粮食生产带来了较大挑战。“这意味我们必须加强大范围干旱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张永强研究员表示,面对日益增加的特大干旱灾害风险,需要科研和业务部门通力协作,构建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一体的智慧防御系统,以增强我国特大干旱的应急防御能力。
标签: 全球变暖
“像这样的驱动就是真人驱动,我在说什么东西,她就在跟我的形象说什么的东西,面部捕捉的,第二种驱动...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连日来,长庆石化公司利用中心组学习...
11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们,在校内一处0 7公顷的闲置空地上开启了为期三周的...
10月29至31日,首届“造物:合成生命,智造未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合成生物学主题科普活动在深圳...
港股中国数字体育第一股疯狂体育集团,倾力打造的全新中超官方手游《梦想足球》,将于11月2日iOS版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