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实施方案》涵盖时间为2022年到2035年,明确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国有物业优先租用于非遗并可延长租期至12年、各区设立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非遗集中展示场所、大幅度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等非遗保护措施。
作为长期指引广州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该《实施方案》涵盖时间为2022年到2035年,致力于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培育提升文化中心功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广州非遗,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振兴,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格局、新作为、新活力。
《实施方案》共提出三个阶段的实施目标:到2022年,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到2025年,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得到提升;到2035年,非遗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提出健全保护工作制度机制、完善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全力实施非遗绽放工程、大力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四大工作任务,并细分为18项具体任务,涉及到广州各区政府和多个市直部门。
具体而言,《实施方案》提出了构建多维度保护体系、推动非遗“五在”工程、实施跨界融合和聚集化发展等创新举措。
为重点解决基层非遗保护活力不足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实政府职责并纳入考核,包括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等举措;国有物业优先租用于非遗,租期可延长至12年,这有利于解决非遗传承场地不足的困难。
在全面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包括多层级的非遗名录管理、多层次的体验设施建设、多维度的数字化保护等举措。
除了建设市级非遗展示中心外,《实施方案》提出各区要设立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非遗集中展示场所,更充分地实践“见人间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为了激发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活力,广州将大幅度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能力、建立传承人能力考评体系。补助经费分为生活补助和传承补助,传承补助额度将提升,并加强评估和动态管理。
聚集化将作为非遗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将多处城市地标打造为岭南文化综合展示体验地、建设区域性非遗聚集区。
此外,广州还将发动社会广泛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非遗“五在”工程,将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提升到新阶段,实现非遗在景区、在博物馆、在校园、在商场、在社区,厚植非遗传承土壤。(记者/郑慧梓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黄码6到8小时转绿,这样做按要求做完核酸,两种途径申诉;省外红码申诉,符合要求24小时内处理完记者夏盛...
5G电动重卡“大块头有大智慧”(计算万物湘约未来·2022世界计算大会特别报道)湘江智能、三一重工合力打...
首届湖南省全民反诈新媒体创意大赛投稿截止607件“反诈”创意作品通过平台审核华声在线11月1日讯10月31...
华声在线11月1日讯上周,受万科森林公园、中建钰山湖等红盘热销拉动,长沙新房“银十”收官翘尾,成交量...
华声在线11月1日讯高考生注意了!今日,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开始。为便利全省高考报名学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