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实习生 杨蓉
炎炎夏日,游泳是市民们消暑最为青睐的运动之一,但有些市民安全意识不够,为了片刻清凉,冒险野泳将自己与家人置于危险中。
在株洲,有这样一群人,每年夏天顶着烈日坚守在湘江两岸,不求回报,只希望在这里游泳的人们都能安全上岸。
湘江株洲城区段溺亡率下降90%以上,在这样一组“生命数据”的背后,离不开这群人的默默守护,他们就是湘江义务救援协会。
今年,是他们在湘江值守的第11个年头。6月13日,记者采访了这群湘江河边的守护者。
6月13日下午4时,76岁的株洲湘江义务救援协会会长邹国良和队友们,在湘江株洲天元大桥段沿着东岸向上游巡查,目光聚焦处是零散的几名游泳爱好者。
“游泳者的平安,永远是我们心头的牵挂。”邹国良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受天气影响,今年4月开始,野外亲水的市民多了起来,尤其是小孩容易溺水,“我们将今年的救援行动,较往年提前了一个月。”
曾经,湘江株洲城区段平均每年溺亡20余人,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65岁的邹国良临危受命,以冬泳队为基础组建了株洲湘江义务救援队,并于2016年1月将其升格为救援协会。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就近救援,要有爱心,更要有本领。”在邹国良看来,在湘江中救援溺水者光有热情不行,高超技巧更不可少,救人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
由于选拔标准苛刻,协会成立时报名的近百人中,只有16人最终留了下来,可就是这16名“浪里白条”,托起了湘江株洲城区段的安全。接下来的11年时间,湘江义务救援协会发展壮大,救援队员发展到360余人。
每年5月至9月,救援队员在天元大桥至株洲大桥之间的湘江河段沿岸巡逻,从下午3点巡逻至晚上10点,一旦发现溺水者,不仅有沿岸巡逻的队员下水救人,还有队员投掷救生器材,配合默契。
“11年时间,一共在湘江里救起128人,其中120人得以生还。”说起队员们拯救溺水者时的英勇事迹,邹国良打开了话匣子。
邹国良清楚记得,有一次,一个名叫李爱轩的队员为了救援溺水儿童,从几艘渔船上飞身而过,拼了命地与时间赛跑,一边跑一边脱身上的衣物,衣服和裤子分别丢在了两条渔船上。最终,李爱轩只用1分多钟的时间,就将小孩救了起来。
队员张卫华,把一个16岁的大个子少年从江中心救上岸后,自己双腿抽筋,差一点没能爬上岸;队员刘增芳,在中午一点多的烈日下,两次潜入到5米多深的水域,将一位女青年救上岸,年轻力壮的他累得浑身发抖,脸如白纸;因为河床下不规则的石块多,队员肖暑文、张志诚、游国强、易卓文脚被划开,鲜血淋漓……
“咱们救援队的队员都是好样的!”邹国良一脸骄傲。
随着救援协会救助的溺水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事迹早就被市民熟悉,更多人开始关注他们。有爱心企业家主动捐赠救生艇、冲浪板,的士司机坚决不收救协负责人的车费,修理工不收协会办公室部件的修理费。无私的奉献,也让他们收获了很多温暖。
据不完全统计,湘江救援队的出现,让湘江株洲段夏季溺水事故死亡率下降了90%。然而,因为趸船被取缔,快艇等救援设备无处停靠,株洲湘江义务救援协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溺水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到6分钟。”看着救援协会办公室满墙写有“救命之恩,恩重如山”、“湘江河无情,救援队有爱”等字样的锦旗,想到如今的境遇,邹国良的眉头紧皱。他告诉记者,趸船是协会停泊快艇、放置救援工具、开展救援培训的重要基地,“没有趸船,水上巡逻无法开展,光靠陆上巡逻,救援能力大打折扣,我们也会没有存在的价值。”
采访结束时,这位76岁老人坦言,这几年大家坚持得很不容易,曾多次想过放弃。但是队员们都相信,他们所拯救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个溺水者,还是一个个家庭,不能辜负株洲市民对他们的信任,“希望获得政策支持,希望湘江边一直有生命‘守护者’”。
标签: 安全意识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奉永成向莉君)今天,“中国·十八洞”中英文网站(http: www 18dong...
11月2日,湖南南县,科研人员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长85厘米,重约4kg↓科研人员对其...
黄码6到8小时转绿,这样做按要求做完核酸,两种途径申诉;省外红码申诉,符合要求24小时内处理完记者夏盛...
5G电动重卡“大块头有大智慧”(计算万物湘约未来·2022世界计算大会特别报道)湘江智能、三一重工合力打...
首届湖南省全民反诈新媒体创意大赛投稿截止607件“反诈”创意作品通过平台审核华声在线11月1日讯10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