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兰在田间劳作。 受访者 供图
7月末,进入早稻抢收、晚稻抢播的“双抢”关键时期,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陶伊村,各式农机在农田里大显身手。一片金黄的稻田里,路小兰稳稳地站在收割机上,拉起油门,推上操纵杆,沉甸甸的稻米被悉数收入。
“85后”的路小兰,2013年从管理岗位辞职,返乡做起了农业机械生意。如今,拥有2家合作社和1家公司的她管理着2万多亩土地,企业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农机女王”。不仅如此,她还办起了免费的农机培训班,为2000余人提供学习机会。7月27日,“农机女王”路小兰又在田地里忙碌起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田甜 实习生 郑婷介 李锐
7月的阳光格外灼热。常年在田间地头工作,路小兰的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她,和田间忙碌的其他人并没什么两样。
10年前,路小兰还是一名穿梭在城市写字楼的白领丽人。“在外奋斗这些年,世界也看了,总觉得故乡才是让我安心的地方。”2012年春节,回家过年的路小兰和丈夫看到村里大片闲置土地,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3年,本在深圳富士康公司科技管理岗位工作的路小兰,辞去了稳定高薪的工作,和丈夫一起返乡创业,做起了农业机械生意。
“一开始大家不太理解,我就想做给他们看。”创业之初,身为“农业小白”的路小兰不敢贸然行动,仅开垦了100亩土地“试水”。之后又通过多种流转形式,将零星、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归并整合,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如今,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3812亩,托管农户土地超过2万亩。
合作社还有一个重要业务——农业生产农机服务。“我们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很大,但2013之前没有农用机械,水稻收割都是由外省的机器跨省收割,费用昂贵还很不方便。”注意到这一问题,路小兰决心走机械化路子,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机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拥有育秧机、播种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果园施肥机等大大小小的农业机械168台,总价值约400万元,达到日耕种128亩,日收160亩、日植保飞防400亩、日烘干42吨的综合效益,路小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机女王”。
从辞职决心做农业的那一刻开始,路小兰就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刚开始接触农机的路小兰,合作社价值几十万的机器经常因为操作不当受损。不服输的她开始认真学习如何使用机器,经过不断摸索,现在的她可以熟练操作合作社所有农机。
“种植收割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机耕、机插、机收、机防、机烘,省了很多力气。”话语间,路小兰有着些许骄傲。
2018年,路小兰带领合作社开启了“田间保姆”的新型农田运作模式。村民将自己的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成为田间“保姆”,按照绿色产品的要求进行耕、种、防、收等工作,最后的产品大多也由合作社统一回收、售卖。“田间保姆”不仅规范了土地种植方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不少农户选择了“保姆式”全托管或“菜单式”半托管,当起了“甩手掌柜”。
2019年,路小兰开起了免费培训班,助力2000余人走向农机岗位。“所有想要学习技术的,都可以免费来参加。”路小兰介绍,合作社每年开展机械操作培训和农业科学种植培训各一次,学员“学成”之后,可以在当地社会化服务站工作。技术成熟的,还可以自己成立小组外出作业。
目前,路小兰的合作社产业涉及全县6个乡镇,为26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生意越做越好,路小兰并未松懈,“我要继续把产业做大,品牌和质量一个都不能落下。带动更多人学习农机知识,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的岗位。”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潘显璇通讯员袁妤萱)今天,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门共同...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奉永成向莉君)今天,“中国·十八洞”中英文网站(http: www 18dong...
11月2日,湖南南县,科研人员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长85厘米,重约4kg↓科研人员对其...
黄码6到8小时转绿,这样做按要求做完核酸,两种途径申诉;省外红码申诉,符合要求24小时内处理完记者夏盛...
5G电动重卡“大块头有大智慧”(计算万物湘约未来·2022世界计算大会特别报道)湘江智能、三一重工合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