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孙昕
“妈妈和你做个约定,我们一起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共同帮助需要器官救命的病人。”2019年,李超耀和儿子段逸小指拉勾,互相约定。2021年8月13日,28岁的段逸因病离开人世,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
(思念儿子的时候,李超耀和丈夫就看看他留下来的物件。)
(资料图)
时隔一年,2022年8月16日,李超耀兑现了与儿子的约定,她来到从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赠管理中心,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两张证书叠在一起,日期交叠重合,姓名相互拥抱。母子以爱的名义呼唤,又以爱的声音作答。
(段逸的捐献荣誉证书和李超耀的志愿登记证书。)
8月23日,记者走进李超耀家中,听她讲述“大爱之约”背后的故事。
2016年1月,段逸突感右腿关节疼痛,无法正常行走,反复求医却无果。3月,段逸右侧牙齿开始疼痛,辗转多家医院仍旧没有找到病因。时年6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段逸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多器官转移、骨转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儿子确诊后,李超耀常常关注癌症相关新闻,也因此了解到目前我国器官捐赠缺乏严重,很多原本有生存机会的人,要等器官救命。想到儿子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李超耀心痛不已,她暗暗下了一个决心,将来进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
陪伴儿子的时间里,李超耀决定和他沟通器官遗体捐献的想法。“我就知道,他很有爱心。”李超耀还记得,那天回到家,儿子正在烧开水。还和自己打趣道,“你今天又忘记关火了,水都要烧干了。”
李超耀鼻子发酸,拉着儿子一起坐在沙发上,试探性地问,“宝贝,我刚刚看到一些报道,目前器官很缺乏,很多患者无法正常生活,你想不想签订器官捐献?”
段逸一口答应:“只要有用的,都可以捐献。”李超耀深感欣慰同时心酸不已,抱住儿子,“那我们做个约定,一起捐献。帮助更多的人,早点获得新生的希望。”
2021年8月13日,由于病情逐渐恶化,段逸无法下地行走,甚至拿不起笔。当晚18时,他的心电波线变为一条直线,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开人世。为履行和孩子的约定,李超耀代为签字,捐献了儿子的眼角膜和遗体。
如今,段逸的角膜分别移植给湖南15岁和22岁的两名眼疾患者,助他们重见光明。他的遗体也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大体老师,这是28岁的他,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份礼物。
“其实我们没有多伟大。”2022年8月16日,李超耀也登记了人体器官捐献。从湖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赠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夏绪东手中接过证书的时候,她哽咽道:“这是我和他的约定。”
(李超耀写给儿子的话语,这是她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
“崽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妈妈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证书发下来了,好快哦!”微信对话框里,李超耀给孩子发着信息,絮絮叨叨地说着身边发生的事,每段话的最后都会加上一句“爱你!宝贝”。
谁说思念无声,明明振聋发聩。把心事说给儿子听,仿佛他还在,还能听到。段逸离开一年多时间里,这是李超耀排解思念的方式。
“当一个生命不能再延续时,把身体有用的器官来帮助别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让春风捎去我们的缅怀和敬意,孩子,你走了,但是不曾真正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这是李超耀发在朋友圈的消息,她常说:“儿子能够成就两个年轻人的重见光明,也是一种生命的接力。”
“我已经56岁了,希望能给这个社会献出一些价值,传递一份大爱。”受李超耀的影响,身边数名好友也决定签订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在网上看见患有癌症的人求助,李超耀总会捐出一点钱,留下一句话:“我儿子也是癌症病人,我们一起加油。”
(一审:黄娟 二审:彭治国 三审:周文博)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潘显璇通讯员袁妤萱)今天,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门共同...
华声在线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奉永成向莉君)今天,“中国·十八洞”中英文网站(http: www 18dong...
11月2日,湖南南县,科研人员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长85厘米,重约4kg↓科研人员对其...
黄码6到8小时转绿,这样做按要求做完核酸,两种途径申诉;省外红码申诉,符合要求24小时内处理完记者夏盛...
5G电动重卡“大块头有大智慧”(计算万物湘约未来·2022世界计算大会特别报道)湘江智能、三一重工合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