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广西防城港全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同时该市加快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步伐,将蔚蓝的海洋变成“蓝色粮仓”。海洋牧场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增加海洋渔业资源等方面作用凸显。
11月25日下午5点,在广西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随着甲板货船上的起重机将最后一个人工鱼礁单体缓缓吊离船台,稳稳放入15米深的海底,标志着防城港渔澫港区第五作业区513-516号泊位工程渔业资源补偿人工渔礁投放工作圆满完成。此次投放的人工鱼礁单体共计252个,YJ1型、YJ2型预制钢筋砼鱼礁各126个,形成礁体空方量16034.76立方米。
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面积67.5万亩,是2016年农业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广西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此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达1.3亿元,在深海资源养护区投放人工鱼礁3328个,约20万空立方,藻礁 6000 个,在附近海域进行鱼、虾、贝、蟹等种类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累计达到13.7亿尾。调查发现,人工鱼礁区平均底栖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和各项水质指标等均明显优于未投礁区。
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檀宁表示,人工鱼礁相当于在海里面给鱼类建造房子。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海里的生物,比如藻类,能够在人工鱼礁上附着生长,吸引相关的底栖生物还有鱼类聚集,形成一个海底的相对稳定的良好的生态系统。根据国家相关科研机构的监测评估报告,一是聚鱼效果增加了2.68倍,鱼类品种增多,二是珍珠湾周边渔民的采捕收入增加了10%-20%。
数据显示,防城港市连续3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均为100%。近年来,布氏鲸、绿海龟、海豚等对水质要求很高的珍稀海洋动物频频现身防城港海域。如今,得益于海洋牧场建设,白龙珍珠湾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贝类养殖等产业快速发展,广袤海洋正变为“蓝色粮仓”。
“引进海南、广东等省的龙头企业到我市白龙珍珠湾开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后,去年珍珠湾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达到900多口,年产量达2.1万吨,年产值约6亿元。” 负责人檀宁说。
在2020年度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评价中,全国64个示范区中,仅有13个获得“好”评价,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广西唯一获得“好”评示范区。
(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标签:
近年来,广西防城港全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同时该市加快以人工鱼礁为...
中国日报11月28日电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做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双...
中国日报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蒋成龙)2022年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将于12月1日至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成都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
近日,兴业银行长沙分行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浏阳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发放了一...